首季经济成绩单出炉,中国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底气何在?
59 2025-04-05 15:23:55
第二段,作者思考街友如何看待死亡。
Photo Credit: Reuters/ 達志影像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先前已預告這項俗稱「疫苗通行證」的措施,相關官員今天公布執行詳情。新聞來源: 香港疫情延燒 大增7533例確診創單日新高(中央社) 港11個月大確診女嬰死亡 成至今最年輕死者(中央社) 港人24日起進入餐廳市場 須先接種1劑疫苗(中央社) 責任編輯:Alvin 核稿編輯:Alex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至於超市、商場和菜市場,民眾不必主動出示,但當局會隨機抽查。劉家獻表示,因女嬰留院時間只有1、2天,較難辨認死因,已將個案轉到死因庭。綜合港媒報導,過去24小時香港再多13名COVID-19確診者死亡,包括7男6女,年齡介於11個月大至97歲。其中,民眾進入飲食店及政府機構等地時,必須主動出示施打疫苗證明文件,或是透過手機掃描相關場所張貼的「安心出行」軟件編碼,以顯示接種紀錄。Photo Credit: Reuters/ 達志影像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,這名11個月大女嬰生前健康狀況良好,19日早上因為抽搐及發燒,被送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,入院後核酸檢測呈陽性,Ct值17,病毒量比較高
根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,曾經封城70多天的武漢市,截至18日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萬471例。(中央社)香港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持續延燒,今天(21日)確診病例新增7533例,再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。不過這卻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,改變始於覺察,想要覺察消費問題就必須記帳才能掌握自己的財富狀況。
隨手可付最可怕的就是,鈍化我們對金錢流逝的警覺。放進購物車這個動作等於是告訴自己,OK,它現在在我的購物車裡了,只要我真的決定要買,隨時都可以把它買下來。的確,有時候因為在購物車裡多放一週就會失去一些優惠。這樣一個小小的步驟,就能減緩害怕自己買不到的焦慮,減少「現在就非買不可」的心情。
但我會問自己,如果這個物品沒有優惠價,我就不會買它嗎?如果是,那是否代表我其實並沒有真的那麼需要它?如果是真正需要的物品,多花個幾百塊,但保證會用得很久,是不是也堪稱划算? 2. 別硬湊免運及多件優惠 想信大家都有湊免運的經驗。我通常會先把想買的東西先丟進購物車,但不馬上結帳,就只是放在裡面約1星期。
如果連錢花到哪都不知道,又要怎麼著手改善呢? 現在有很多記帳app,操作直覺簡單,還能針對不同花費的類別做出每月統計等等。確保購買的東西是自己會好好珍惜使用,並且使用到不堪使用或已不符所需為止,才是比較符合極簡精神的。有些人可能會說:我就是要搶優惠,多等一個星期,優惠就沒了。就像為了要規畫時間,就要先對自己現有的時間運用狀況有所掌握一樣,要做到不亂花錢、買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,也要先從掌握自己的消費狀況開始。
如果再搭配現金回饋、點數紅利等等的優惠活動,還會讓我們花了錢卻覺得賺到。5. 每日記帳 我猜想很多人看到這一定會想,又來了。文:gray 黑白之間 |Rita 先承認。過去我也會覺得,只要多帶一個150元的東西,就可以賺到免運,那豈不是等於只花了90元就買到了150元的東西,簡直有吃又有拿。
但如果只需要一件,卻為了打折優惠多買,又沒有實際使用到那麼多,其實算一算,多花的錢應該會比折扣還要多喔。今天這篇文章會把重點擺在如何在「網購」時為自己建立好「防呆機制」,不要在唯美的網頁面前,把之前學到的通通忘光光。
不過,如若我們不能時時檢視自己的需求,仔細思考這種持續消費的必要性,常常到最後我們不是忘了有這筆支出,就是習慣了這樣定期的支出,也懶得再去變更。3. 慎用信用卡與電子支付 現代購物實在太方便,支付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方便,花錢可以花得沒有門檻、沒有阻礙,衝動消費簡單快速。
極簡人必學網購消費習慣 作為一個在極簡路上打滾的人,我不贊成極簡等於不能消費的想法。在來不及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某個物品、這個物品適不適合自己之前,支付動作就已經完成。我在剛開始學習極簡的時候,還是會不小心亂買東西回家。所以,後來我對免運及折扣都抱持著「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」的態度,反而比較不會被誘惑而省下很多金錢和空間。最後,我們很可能會無意識地一直花錢在買不需要的服務,實在得不償失。多件優惠也是類似的狀況。
以前曾分享過《精準購買》這本書,裡面有談到四個避免過度消費的方式。所以這篇文章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網購小撇步,希望能幫助大家在自己的物慾前面多裝一條保險絲,不要動不動就被燒得體無完膚。
畢竟人活著就會需要消費,買東西時又難免會受到廣告或身邊人的影響而衝動消費。這些統計數據非常重要,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自己大宗的花費在哪,哪些是必要的,哪些又是不必要的。
最終這些「亂買」的東西就會成為下一波斷捨離的目標,形成一個不停丟東西卻又不斷再購入的無限循環,不僅耗時耗力又浪費錢。針對那些不必要的,可以進一步去思考,當初為什麼花這些錢,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環境因素導致我不小心花了這些錢。
對數字不敏感的人,通常只有在看到帳戶快沒錢,或是卡費帳單貴得要死的時候,才會發現自己花了很多錢。現在我會想,如果這個多帶的東西不是我真正需要的,那我其實就是多花90元買一個雜物,根本是花錢請它來占空間,哪天醒悟要來斷捨離,還要想辦法處理它(就算可以直接丟掉,北市垃圾袋也是要錢的1. 善用購物車功能 購物車真的是幫我消滅了多次購買衣服的慾望。但我會問自己,如果這個物品沒有優惠價,我就不會買它嗎?如果是,那是否代表我其實並沒有真的那麼需要它?如果是真正需要的物品,多花個幾百塊,但保證會用得很久,是不是也堪稱划算? 2. 別硬湊免運及多件優惠 想信大家都有湊免運的經驗。
這樣一個小小的步驟,就能減緩害怕自己買不到的焦慮,減少「現在就非買不可」的心情。有些人可能會說:我就是要搶優惠,多等一個星期,優惠就沒了。
最後,我們很可能會無意識地一直花錢在買不需要的服務,實在得不償失。對數字不敏感的人,通常只有在看到帳戶快沒錢,或是卡費帳單貴得要死的時候,才會發現自己花了很多錢。
如果連錢花到哪都不知道,又要怎麼著手改善呢? 現在有很多記帳app,操作直覺簡單,還能針對不同花費的類別做出每月統計等等。4. 少用自動續約服務 某些月費、年費、訂閱服務、包月服務,若不自己主動提出不再續約,就會被視為同意續約,並定期以信用卡自動扣款,自動扣款前還不一定會通知。
如果真的使用得到多件,或者可以跟別人合購,那享用折扣確實是很棒。)當然啦,如果剛好可以湊免運的那個商品也是自己需要的,那麼免運就真的是有賺到。3. 慎用信用卡與電子支付 現代購物實在太方便,支付方式也越來越多元方便,花錢可以花得沒有門檻、沒有阻礙,衝動消費簡單快速。的確,有時候因為在購物車裡多放一週就會失去一些優惠。
不過,如若我們不能時時檢視自己的需求,仔細思考這種持續消費的必要性,常常到最後我們不是忘了有這筆支出,就是習慣了這樣定期的支出,也懶得再去變更。放進購物車這個動作等於是告訴自己,OK,它現在在我的購物車裡了,只要我真的決定要買,隨時都可以把它買下來。
不過這卻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,改變始於覺察,想要覺察消費問題就必須記帳才能掌握自己的財富狀況。並非說這樣的服務不好,若是有值得長期支持訂閱的好內容、好服務,或是慈善單位的定期捐款選項,自動的續約扣款的確可以省去很多手續時間。
只要多湊150元多買一個小東西,就可以扣抵60元運費,很多人肯定二話不說直接帶貨吧。畢竟人活著就會需要消費,買東西時又難免會受到廣告或身邊人的影響而衝動消費。